一、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穿整体党建工作并纳入全体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扎实开展好建党10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采用国旗下的演讲、歌唱祖国、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践行使命担当。扎实开展“党史”主题教育,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学习强国app”“津云app”和校园官方平台开展宣传教育,组建专题读书班及党史宣讲团,面对全校师生进行巡回宣讲;邀请校外专家“宣讲团”入校讲授,积极推动广大师生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3.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健全舆情预防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
4.深入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强化培育管理和考核评估,开展好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进一步提高“三会一课”质量,提升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工作重点及创新点:1.对接市教育两委相关部门,做好党组织转接工作。2.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组建专题读书班及党史宣讲团。3.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迎接建党百年系列主题活动。
二、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5.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全市高等学校课程政建设的若干举措》,开展思政课教师讲党史活动和“名师优课”培育推广展示,打造一堂思政金课。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选先进典型,展示育人成果;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四史”教育,使广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悟出思想、规范行为;开展建党100周年主题教育,开展“青春心向党”新时代教育实践活动,采用辩论赛、演讲赛、读书会、故事会等形式讲好党史故事。加强诚信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
6.加强体育美育劳育。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探索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每日锻炼一小时,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结合专业优势,加强美育课程和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志愿活动;注重家校联动,布置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7.实施就业创业攻堡行动。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在稳就业、保就业的前提下,提高质量,制定出台2021年就业“硬核”举措,探索新形势下学校的就业工作新模式;完善就业工作专项考核机制,压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毕业招聘会,确保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5%。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和导师库建设;完善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机制,突出服务就业的导向作用,切实提升众创空间建设质量。精心培育创业优质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创客马拉松大赛、高校创新创业展洽会、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8.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制定并落实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育人质量的若干举措》,将积极心理学要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全面加强家庭教育和共育效果;建立心理团体辅导室,拓宽心理辅导受众面。
9.促进学生工作队伍发展。举办“领悟与分享”辅导员成长沙龙、“精彩一课”和第八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实战能力;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项目,推动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工作重点及创新点:1.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选先进典型,展示育人成果。2.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确保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5%以上。3.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全面加强家庭教育和共育效果。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科研实力
10.坚持内涵驱动,完善本科专业体系。积极申报高级别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等项目;加强已立项的市级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启动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传媒类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选拔骨干教师打造国家“金课”教学团队,以市级“金课”为依托,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课程,重点打造为亮点课程,由点带面,稳步推进。坚持推进学校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强基、树优、培强,打破专业壁垒,打造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特色及长远战略的优势专业集群。
11.紧跟时代需求,深化教学改革。总结申报获批市级教改项目的经验,深化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校院系三级管理机制,本学期对第一期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组织评审验收,并做好第二期课程思政示范课的部署安排,并以此推动教学改革,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三条主线,加强对教师在申报立项、中期推动、结项成果等方面的指导,整合教师资源,遴选重点课程组织优质教学团队,为申报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奠定良好基础。
12.孵化育人成果,整合教学资源。结合“津课联盟”资源,总结市级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冲击2021年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并争取获批2-4个市级一流课程。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稳步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积极参与2021年天津市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工作。制定符合校情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充实并优化专业教师队伍。
13.注重多措并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方式,保证教学正常运行。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在审议教学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发展、教学质量监控、项目课题指导、教材规划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管理与抽检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水平。
14.加强转设过渡期管理,做好教育部检查准备。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转设学校进行过渡期管理和检查的通知》要求,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标准评估实施办法》的标准,在规范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研究项目、优质课程建设等方面提质创新,为迎接后续教育部入校检查做好准备。
15.推进科研团队建设,扩大完善科研平台。围绕天津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传媒与艺术学科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科研创新团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研究,不断增强科研实力;发挥高级职称、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积极攻关国家级、省部级各类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校刊《北京教育》2021年将出版三期,扩大并完善发表科研成果的平台,要加大组稿与征稿的力度,保质保量完成出刊任务;建立校刊编委会审稿机制,提高刊发论文的质量,并为筹划申请独立校刊打好基础。
16.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学校转设为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要求,全校教师要深化对高校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为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各单位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学校要建立对二级学院和管理部门科研工作的年度考评机制,将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艺术创作、获奖情况等,纳入考评范围,通过量化计算的办法排出名次,奖励先进单位以及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
17.全面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主流媒体和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文化艺术演出实践活动,加大相关活动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建立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按照“政、产、学、研、创”相结合的思路,拓展高等艺术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对接行业企业的功能,满足人才培养、教学创新、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双向需求,实现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工作重点及创新点:1.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构建传媒类艺术专业跨学科跨专业融合教学体系。2.建立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学者专家在办学中的指导作用。3.组织科研创新团队,不断增强我校科研实力;建立对二级学院科研工作的年度考评机制。4.参加国内主流媒体和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文化艺术演出实践活动,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建立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书育人素养能力
18.加快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校内师德荣誉体系,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推动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积极组织参加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以竞赛促教学改革、促教师成长。加强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训培养。
19.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人才引进,提高教师水平,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师比以及专任教师高学历、高级职称占比,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标准和要求,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在专职教师中的比例。做好2021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20.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修订新版《天津传媒学院员工手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入师德师风考核管理及应用,进一步修改、完善“师德考核细则”,教师的师德考核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优评先中列为主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工作重点及创新点:1.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修订《天津传媒学院员工手册》。
五、坚持依法治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21.强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做好教育网链路接入,启用学校tcma.edu.cn教育专属域名,进一步完善校园门户网站建设。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22.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完善校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推进警校共建共育,共创和谐平安校园,持续推进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校园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预防和消除学校消防、交通、实验室等安全隐患;落实校园反恐、防暴、防宗教渗透、防网络诈骗、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降低发案率;扎实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强化安全、法制教育管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3.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根据市教委《天津市教育系统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指南(2021版)》和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疫情常态化下的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工作,全面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补齐短板、提升水平,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遏制发生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开展有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食品新品研发品尝活动,参与新品定价,提高师生满意度。定期开展食堂“开放日”,邀请师生代表走进食堂,真正参与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工作重点及创新点:1.推进警校共建共育,共创和谐平安校园。2.开展食品新品研发品尝及定价活动,定期举办食堂“开放日”,邀请师生代表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满意度。3.逐步实现网上智慧办公,通过学安APP上报隐患。4.设立后勤服务通报栏,及时收集师生意见及反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 ? ? ? ? ? ? ?